欢迎访问乳制品网!

广告

广告

原奶价格创新高,乳企的春天要来了?

时间:2019-03-25 10:01来源:作者:admin点击:

导读: 1 生鲜乳价创四年新高,反弹or反转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9年1月我国生鲜乳价格达到了3.61元/公斤,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3.1%。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2015年之后,生鲜乳价格创下了四年来的历史新高。而价格破纪录的背后是暗示着这次会不一样,还是周期重演呢

1

生鲜乳价创四年新高,反弹or反转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9年1月我国生鲜乳价格达到了3.61元/公斤,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3.1%。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2015年之后,生鲜乳价格创下了四年来的历史新高。而价格破纪录的背后是暗示着这次会不一样,还是周期重演呢?

在中国的乳业历史上,2014年—2015年间算是一个寒冬期 。这一时期,国内中小规模的奶牛养殖户“倒奶杀牛”现象频发,整个奶业陷入了低迷状态。

虽然在2015年,农业部已经出面紧急遏制,但即便如此,生鲜乳价格仍处“无力回天”之势,同年下跌幅度高达20%。最后,部分乳企亏损开始加大,奶农关门倒闭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起来。

 

2015年之后,生鲜乳虽然也一直处于季节性震荡,不过在经历数年苦苦煎熬之后,终于在2019年初迎来了“高光时刻”,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原奶价格下行趋势要开始反转了呢?更值得思考的是,原奶价格回升的背后哪些因素在起着重要作用,对下游乳企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影响原奶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国内牛奶的供给、需求以及国外奶源的替代这三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国内原奶价格的因素。

供给量随着“M”型趋势回升?

牛奶的供给主要取决于母牛存栏量和年头均单产量两方面。过去十年中国牛奶产量呈“M”型,产量在13年出现明显的低点,“奶慌”也导致13年原奶价格暴涨。14、15年牛奶产量快速回升,原奶价格也跌回到12年的水平。16年开始牛奶产量又开始下滑,2017年几乎又回到了2013年的低点。

从母牛存栏量这条线来看, 2013年奶牛存栏数相比前一年出现下滑,这导致13年产量的低点。2016年开始随着养殖业过剩产能出清和环保压力,奶牛存栏数降至近年最低的1340万头,这也是牛奶产量逐年降低的直接原因。

从母牛头均单产这条线来看,头均单产数据是逐年提高的,2017年达到了7吨/年,这说明我国奶牛品质和养殖技术一直在提高。一般泌乳期的母牛占比在50%左右,所以简单计算每年我国理论牛奶产量,1340万头*50%*7吨=4690万吨,这个数字远远高于3550万吨的实际产量。

总的来说,近几年牛奶产量逐年降低的原因在于母牛存栏量逐年在减少,但是国内母牛头均单产一直在提升,目前的母牛存栏量是能满足需求的。

需求还有空间吗?

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液体乳消费量仍有较大空间,增量市场来自农村和低线城市。根据乳业在线数据,2016 中国液体乳人均年消费量约为 18.3 千克,选取与中国饮食消费习惯较为相近的日韩进行比较,2016 年韩国和日本的液体乳人均年消费量分别维持在 33 千克和 31 千克,是我国城市人均年消费量的 1.5倍以上。假设未来我国液体乳人均年消费量达到 30 千克,则长期来看国内液体乳行业至少还有 60%以上的成长空间。

目前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液态奶的人均年消费量超过 40 千克,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量为 20 千克,农村则只有 5 千克。随着中国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牛奶对于低线城市消费者将从可选消费品逐步变为必需消费品,消费习惯的养成与消费频次的增加将带动人均消费量逐步向高线城市水平靠拢。

进口大包粉的抑制作用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的奶源自给率已经从90%以上下降至70%左右。2017年中国进口奶粉70万吨左右,而把这批奶粉还原成生鲜乳大约为580万吨,占全国牛奶产量的20%左右。虽然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外原奶价格开始上涨,但进口量仍在不断攀升,这是国内原奶供给不断减少下的替代行为。

另外,价差是国外原奶价格影响国内奶价的原因。14年新西兰奶源价格快速下跌,国内外价差超过1.5元,叠加国内牛奶供给增加,国内原奶价格经历2013年暴涨后迅速回落。2016年国外原奶价格开始上涨,国内外价差缩小,但国内原奶价格仍然平稳并未同步上涨。在国内牛奶供给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进口,国内原奶价格才能保持平稳。

目前国外奶源价格并未继续上涨,增加进口可以抑制国内原奶价格,所以国内奶价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总结一下,从影响原奶价格的供给和替代两方面来看,原奶没有暴涨的基础。一方面,随着头均单产的提升,目前的母牛存栏仍能满足国内需求。另一方面,进口奶粉也能够抑制国内原奶价格的持续上涨。

3

成本上涨或是乳企盈利改善的“指示剂”

行业竞争激烈

乳制品行业竞争素来激烈,成本上涨的压力反而常常促成行业“停火”。

目前在常温奶市场,伊利市占率达到33%左右,蒙牛市占率接近27%,前两大巨头市占率达到60%。但为何行业竞争仍然如此激烈,价格战频频发生?

乳制品的同质化是导致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譬如在超市买酸奶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更关心价格和生产日期,而对于是伊利还是蒙牛,可能不会那么强求。而这些特征也就导致了营销手段的多元化,从代言明星之多、涵盖之广可见一斑。

由于乳制品行业的这些特殊性,导致即使进入寡头垄断之后,广告和营销的激烈程度并不能得到缓解,形成一种“囚徒困境”。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单寡头的双汇销售费用率很低,调味品“一超多强”的局面导致其他调味品只能采取跟随海天的战略,不会主动挑起价格战。

原奶价格上涨导致“毛销差”提升的历史会重演吗?

为什么毛销差在乳制品行业是比较重要的指标呢?因为原奶和包装材料是乳制品企业成本的大头,以原奶为主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在60%左右,而包装材料成本占比约20%,因此毛利率对这两类成本变化很敏感。而乳制品行业销售费用率又很高,因此毛销差代表着乳企的盈利水平。

2010-2013 年是我国上一轮奶价上行周期,国内原奶和海外大包粉价格均显著上涨。

以伊利为例,在成本压力下,这期间它的毛利率与销售费用率呈现的是双降趋势。因为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原奶成本上涨影响,而费用率下降是因为成本上涨后,企业没有动力继续搞促销和价格战,所以,三年间伊利毛销差反而提升了7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从近日伊利股份公布的年报来看,2018年伊力收入789.8 亿,同比增长16.9%,净利 64.4亿,增长7.3%;而年报亮点就在于液体乳回暖,产品量价齐升。2018年,伊力液体乳大幅提价6%,销量维持10%以上的增长,而且直接提价收入贡献实现了4年来首次转正。在需求稳定增长而供给出现紧张的情况下,优秀的乳企能够获得提价权,这一逻辑在未来仍将演绎。

4

总结

春江水暖鸭先知,原奶价格的回升对于乳企来说,或许是盈利改善的“报春鸟”。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奶业振兴”提出的政策要求,也给萎靡的乳业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们可以看到,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乳企的盈利能力在逐步增强。

从上一轮原奶价格上行周期来看,龙头企业通过提价对抗成本上涨,控制费用提高毛销差,并且利用规模优势等方式是有望实现逆周期扩张的。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

广告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21 陕西微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 陕ICP备15016078号-7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1351954934

{eyou:robot copyright='qjpemail'/}